8月21日—22 日,中国园艺学会柿分会第三届常务理事会第五次会议在我县召开。华中农业大学教授罗正荣、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究员杨勇、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龚榜初、南京农业大学教授渠慎春等全国柿子专家齐聚恭城总结推广柿子产业新技术新成果,为促进主产区柿产业可持续发展出谋划策。
柿学会一行先后到我县油茶文化街、桂林恭城丰华园食品有限公司、桂林柿宝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莲花月柿特色小镇、月柿博览园 、万亩月柿园、莲花镇红岩村农旅融合发展现场、中国月柿博物馆等地对我县月柿产业业态进行深入调研研讨。
据悉,柿子树在我国的栽培历史已有三千多年,是我国的特产果树之一,产量长期占世界柿子总产量的70%以上。恭城的月柿栽培历史已有500余年,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很多农民靠种植月柿建起新房,恭城被授予全国唯一的“中国月柿之乡”称号。2021年,我县柿子种植面积22万亩,产量约63万吨,产值约65亿元。2017年,恭城月柿栽培系统列入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我县依托月柿种植,已经形成了以月柿种植为核心,集生产、加工、销售、物流、旅游于一体的柿子产业链条。一直以来,我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对柿产业的支撑和推动,鼓励企业不断进行科技创新,在产品的产、研、发上下功夫,现月柿已开发出柿饼、甜柿、脆柿、果脯、柿馅饼、柿叶茶、柿子醋、柿果酒等系列产品,深受消费者的青睐。目前,恭城引进恭城月柿加工企业2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5家。通过对柿子加工产品的开发,使柿子的农产品附加值进一步得到提高。形成集种植、加工、冷链、线上线下销售和运输于一体的产业链。 近年来,我县在提高月柿“量”的同时,注重引导农民在“质”上提升,引进了次郎、太秋、富有、花御所、晚御所等多个品种的甜柿,备受喜爱。全国首届“太秋”甜柿优质产品鉴评中,恭城柿实验站选送的“太秋”甜柿获得金奖。据统计,2021年全县累计新种或高位嫁接转种甜柿1万多亩,销售价格约14--20元一斤。
在22日召开的月柿产业发展战略研讨会上,罗正荣教授、龚榜初研究员、杨勇研究员、李春美教授、王仁梓教授分别就柿产业态势与对策、柿顶腐病及其绿色防控、柿炭疽病综合绿色防控、柿加工品现状及展望、太秋甜柿发展瓶颈问题为主题进行培训授课,对柿子产业种植技术、品种培育、加工、产品研发、产业规范发展等进行深入分析研判,针对我县壮大柿子产业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化解。给全国月柿产业发展,特别是我县柿子产业发展破解难题,指明方向。专家组指出,我县发展柿子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对近年来的发展给予肯定评价。在分析中指出。我县要把柿子产业做大强大还需要各单位、各部门深入思考,完善柿子工业园区建设、引进实力雄厚、影响力大的深加工企业、强化科技技术力量,培育引进优良品质推广、加强产品研发,提高柿产品附加值、探索发现更多促使柿子产业健康发展的路径,把柿子产业培育成真正富民、强县的品牌产业。
接下来,我县将以此次会议学习到的经验方法为指导,围绕“稳农业、强工业、活商旅”总体工作思路,在立足自身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精深加工,持续促进“农业 工业”融合发展的同时,积极探索“农业 商旅”发展新路径,依托生态农业休闲观光园、康养产业资源、乡村民宿,打造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特色精品,并通过文创丰富旅游要素,打响恭城月柿等水果品牌,促进休闲旅游业的发展,从而形成“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实现富民强业。
县农业农村局、县油茶产业园项目指挥部、县委农办、县供销联社、各乡(镇)人民政府的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和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主任,县内各协会、月柿加工企业、种植户参加此次全国月柿产业会议。
Copyright C 2009201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桂林盛才人力科技有限公司
桂ICP备17007207号-1
桂公网安备45030402000013号
地址: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象山区南环路竹木巷8号桂林市人才市场 EMAIL:1211833452@qq.com
ICP经营许可证:桂B-20200090 人力资源证: 450303200801
Powered by GLRCW.